習近平出席的這次重要會議,大背景你知道嗎?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12月28日至29日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要求全黨務必充分認識新發展階段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這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極為重要。要準確理解會議精神,認識這次會議召開的背景尤為重要。
背景一:這是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后召開的會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組織實施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
月初,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指出經過8年持續奮斗,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到了現在這個階段,鞏固脫貧成果,防止反彈就變得愈加重要,這直接關系到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色。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任務依然艱巨。例如,已脫貧的地區和人口中,有的產業基礎比較薄弱,有的產業項目同質化嚴重,有的就業不夠穩定,有的政策性收入占比高。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需要全局性的謀劃和部署。
這是今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召開的一個重要背景,也是會議的一項重大議題。習近平在會上強調,要堅決守住脫貧攻堅成果,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不留空檔,政策不留空白。
他在會上提出明確要求:
——要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對易返貧致貧人口實施常態化監測,重點監測收入水平變化和“兩不愁三保障”鞏固情況,繼續精準施策。
——對脫貧地區產業幫扶還要繼續,補上技術、設施、營銷等短板,促進產業提檔升級。
——要強化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多渠道促進就業,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搞好社會管理,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習近平還強調,黨中央決定,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后,對擺脫貧困的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過渡期內要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對現有幫扶政策逐項分類優化調整,合理把握調整節奏、力度、時限,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
背景二:這是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時期召開的重要會議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國際格局調整,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國際社會正在經歷諸多重大考驗,其中一個考驗就是糧食問題。
真正強大的、沒有軟肋的國家,都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告誡,糧食問題不能只從經濟上看,必須從政治上看,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實現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特別是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我們對糧食安全這個問題必須警鐘長鳴。
習近平在會上一連提出十余項要求:
要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
要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
要建設高標準農田,真正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
要把黑土地保護作為一件大事來抓,把黑土地用好養好。
要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推進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要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穩定和加強種糧農民補貼,提升收儲調控能力,堅持完善最低收購價政策,擴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險范圍。
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扛起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實行黨政同責,“米袋子”省長要負責,書記也要負責。
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
要繼續抓好生豬生產恢復,促進產業穩定發展。
要支持企業走出去。
要堅持不懈制止餐飲浪費。
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看,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特別是抓好糧食生產,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是應變局、開新局的“壓艙石”。習近平的這些要求,正是從這個高度提出的。
背景三:這是部署“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轉移的重要會議
“十四五”新篇將啟,我們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換言之,沒有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要邁好第一步,農業必須邁好第一步。就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部署,是今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最重要的議題。習近平強調,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可見這次會議的重要性。
習近平強調,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必須加強頂層設計,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來推進。
他提出七方面要求:
一是要加快發展鄉村產業,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立足當地特色資源,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優化產業布局,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二是要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普及科學知識,推進農村移風易俗,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三是要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保持戰略定力,以釘釘子精神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加強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復。
四是要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激發農村資源要素活力,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尊重基層和群眾創造,推動改革不斷取得新突破。
五是要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繼續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在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上持續發力,注重加強普惠性、兜底性、基礎性民生建設。要接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重點抓好改廁和污水、垃圾處理。要合理確定村莊布局分類,注重保護傳統村落和鄉村特色風貌,加強分類指導。
六是要推動城鄉融合發展見實效,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要把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賦予縣級更多資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權,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
七是要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加快構建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深入推進平安鄉村建設,創新鄉村治理方式,提高鄉村善治水平。
這七個方面要求,是實現“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轉移的頂層設計,是匯聚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強大力量的有力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所作的重要講話,是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的行動綱領和根本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