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光伏多元化開發,探索光伏+(農光互補、漁光互補、牧光互補、茶光互補、光儲一體化)、光熱、光伏制氫等業務模式,推廣“新能源 +生態修復”模式,打造一體化生態修復工程,實現治理恢復與綜合利用、保護生態相結合,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共提升。截至2023年,已投產項目遍及青海、山西、新疆等22個省份,累計裝機規模超1982萬千瓦。 聚焦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光基地項目,全力推進大基地項目落地。國家首批685萬千瓦大基地項目風電、光伏按期完成建設任務;內蒙古庫布其千萬千瓦級大基地項目先導工程已實現并網。
建設我國單體規模最大光伏治沙項目,為規模化沙漠治理和生態修復創造了新的模式,實現沙漠地區太陽能資源高效利用和沙漠變綠洲的雙重收益,走出一條沙漠治理與經濟發展雙贏的成功道路。
長三角地區首個新能源大型風光基地項目和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綜合利用采煤沉陷區閑置水面最廣的漂浮式光伏電站,助力阜陽地區能源結構轉型,打造清潔低碳的能源生產消費體系。
建設三峽集團首個光熱項目,利用青海豐富的光照與荒漠化土地資源,積極推動新能源可持續發展,有效助力荒漠化治理與生態修復,為青海省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注入新動能。
國內規模最大的電解水制氫項目之一,規劃建設容量40萬千瓦,采用光伏電解水制氫技術,以當地化工企業和礦區氫燃料電池重卡替代原有燃油重卡等作為氫能主要消納場景,項目對于內蒙古自治區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具有重要意義。